(杨柳山村位于桃源县西南,几年前才刚刚完成村道的硬化工作。一周仅有两趟车前往最近的集镇西安镇,卖水果的货车两天来一次,这个地处雪峰山腹地,与怀化常德接壤的村庄,平均海拔800多米,交通不便,信息闭塞,经济不发达,教育落后,是典型的边远贫困山区乡镇。)
(天还没亮,李美玉就要起床洗漱,然后步行一小时去杨柳山教学点,到了学校再换一双稍微宽松的鞋,15年大山里奔走,李老师的脚已经落下了毛病。)
19岁回到大山,既是老师也是妈妈
1984年刚到杨柳山村任教的李美玉才19岁,从大山里走出的她,深知教育对山里娃的重要性。2003年9月,因全镇学校布局调整,撤并村完小,三至六年级全部并入中心小学,只保留杨柳山等5个教学点,每个教学点一名老师。大部分老师纷纷逃避,教学点教师选派成了学校领导的一块心病。李美玉老师主动请缨,留在了偏远的杨柳山教学点工作。
接下来的15年,每天早上6点,李美玉就要起床,洗漱好再自己做饭,吃完早饭再打包一份作为午餐。然后步行一小时在孩子们之前赶到学校。
(学校被洪水冲毁后,就搬去了农户家。直到2018年上半年,杨柳村村部建好,腾出了一间房来作为教学点的临时教室。)
(一个讲台,一块黑板,这是李美玉工作地方的全部家当。15名学前班至二年级学生端坐桌前等着老师上课。因为年级不同,李老师还要分开给孩子们上课。)
(十四年的默默坚守,她送走了的学生里,许多人走出了大山,有的在重要部门从事工作。每当有学生回来看她,她都格外高兴。)
由于之前的教学点在15年洪水的时候被冲毁,如今的学校只是村委会两层小楼中的一间房,这一间房里,李美玉就是“全科”教师,一个人要教孩子们语文、数学、思想品德、美术、音乐、体育等多个科目。
“曾经也有老师来支教过,但坚持一个星期就走了,太累了”李老师口中的累,不只是教学。目前的15名学生中有4个一年级,5个二年级,还有6个处于“幼儿园”级别,给一年级学生上课的时候,要事先给二年级的学生布置作业,二年级的学生自习;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时,一年级的学生自习,如此交替的复式教学任务繁重除外,还要操心孩子们的安全,卫生……教学点的大小事务都要一个人负责。
(给孩子们热完饭,李老师才能吃饭,并且还得目光不离开孩子们,因为教室与河流仅几百米。)
教学的同时,为了让孩子们不饿肚子,李老师和村里商议,又在村委会支起了一个燃气灶,“孩子们自己带饭菜来,我负责帮孩子们热饭。”等孩子们吃完后,李老师才会开始吃饭,夏天温度高的时候,为了节省燃气,李老师多半会选择吃“冷饭”。
“如果她选择申请调入西安镇中心小学,就能更好的照顾自己的家庭和孩子。”在校长周旭方看来,李美玉这样的一个好老师想调到一个更好的地方任教,一点也不困难,但她选择了坚守。
(”你们慢一点,李老师走不动了。“和孩子们游戏的时候,李老师喊得最多的就是这一句。这份坚守让李美玉获得了除了常人无法体验的快乐,还有无形中不断增加的苍老。)
(除了教学和照顾孩子们在校的饮食起居,李老师还得时刻面对突发状况,蚊虫蛰咬,突然摔倒,这些突发状况让李老师也练就了一身校医得本领。)
35年坚守,更多的角色是保姆和守护者
35年的坚守,李老师原本俊俏的面容早已爬满了皱纹,娇小的身材已略显弯曲。“这里山好水好空气也好。”虽然李老师时常这样打趣,但常年山里的工作,除了脚落下了毛病,心血管疾病,高血压等“老年病“也缠上了李老师,偏僻的大山购买药物比较困难,加上经济原因,李老师只是在不适的时候才会吃药。对此,丈夫和孩子也颇有怨言。“我的孩子在爸爸妈妈身边,学生的爸爸妈妈远在千里之外,我不管着谁管着!”提及15年一人一校的生活,李老师没有太多豪言壮语,一切都看的稀松平常。
(作为教师子弟,李老师的孩子并没有获得什么优势,由于长期不在身边,儿子的成绩并不算优异,今年17岁的他就读了一所职业高中,放暑假就会走上好几里路来看望母亲。在李老师看来,品德比成绩更重要。)
(除了生活必需品,李美玉这个”临时“的家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,墙体上的明显裂痕和高过头顶的黄色标线显示,这是一座被洪水浸泡过的房屋。房屋的主人是李美玉的弟弟,因为惧怕洪水,早已搬走。)
(课堂上看着孩子时熠熠生辉的眼神,如果不是回家后满柜子的药品,李老师都快忘记,自己今年已经54岁了)
2015年6月2日,桃源县西安镇遭遇了历史以来最大洪灾,8个小时降水量达223毫米。水所到之处,田园村庄悉数被毁,交通、电力瘫痪,与外界失联近两天,俨然一座孤岛。
”我冒雨向河边走,看水涨势很猛,就觉得不行了,马上给家长打电话,要他们接孩子走。“当天上午十时,操坪开始进水,校内还有3名学生没有转移,曾锦慧的爸爸在校门外踮着脚歇斯底里的呼叫,李老师没有多想,背起曾锦慧,冲进齐膝的洪水中,将她送到校门边,帮她爬上铁门,翻过围墙。此时的操坪已经时一片汪洋,情急之中,李老师立马回到教室连背带抱的带上两个孩子,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探脚前行,全然不顾泥石对自己身体的冲击,把这两个学生安全送到学校后山的高地,没过多久,教室后墙被洪水冲垮,一切毁损殆尽。
(偶尔带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,李美玉都要来回清点人数,稍有空闲的时候,目光也不离开孩子半步)
(学校门口的河流,一遇到暴雨水位就急速上涨,但交通不便的杨柳山村,有些家长为了抄近路接送孩子,偶尔会冒险越过湍急的河流)
退休在即,始终放心不下的是孩子
今年已经54岁的李美玉,再过一年就到了退休的年纪。”如果那时候身体还允许我坚持,我会留下来。“李美玉说,她放不下这里。多年的坚持,杨柳山的教学成果一直不错,今年的十乡联考,李老师所带的班级名列第一。
(李老师任教这些年,送走了一波又一波搭伙教学的老师,在她看来,外地人很难留在艰苦的教学点工作。)
(这条依山傍水而建的道路,蜿蜒曲折。雨季时,夷望溪会没过道路,李美玉就只能穿雨靴涉水而行。)
在乡村,硬件设施可以花钱获得,但好的老师却很难留住。”以往,教学点招聘老师往往是全镇或者全县招考,而外地人来到教学点,根本坚持不了多久“2003年之前,和李老师搭伙教学的老师走了一波又一波,在她看来,外地人很难长期在乡村教学点任教。
”我终归是要退休的,希望教学点可以早日重建,更多的本地人报考乡村教师。“
(一人一校,54岁的李美玉已经坚持了15年。群山阻隔,家人分离,苦闷时,她也想过走出大山,但终究舍弃不了求知的孩子。34年不声不响,她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大山,献给了她守护过的每一个孩子。图、文/星辰全媒体记者 廖斌)
【来源:星辰在线】